解構貧血

貧血是最常見的血液疾病,佔全球人口的30%。要了解貧血,才可讓自己及身邊的人及早預防以及在病發時能即時反應,到底貧血是什麼?

 

人類的紅血球壽命為120日,而它們會在這段期間新舊更替,舊的會被分解,而新的就會由骨髓製造。如果出現供應失衡,或者流失血液過多就會造成貧血。常見症狀包括,頭暈、頭痛、臉色蒼白、疲倦、體力變差、氣喘、心悸等。

貧血有6種,可分為血球製造缺陷以及血球流失過多兩大類,因血球製造缺陷而導致的貧血有缺鐵性貧血、地中海貧血、再生不良性貧血、惡性貧血;而血球流失過多造成的有溶血性貧血,以及出血性貧血。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貧血類型,佔所有貧血症的83-90%,在女性以及兒童中最為常見。

貧血除了和遺傳基因有關外,也可能與日常生活習慣和身體狀況息息相關。有貧血家族史、素食者、經血過多、孕婦、經常食加工食物都是容易患貧血的高危人士。導致缺鐵性貧血的原因可能因為鐵質攝取不足、鐵質吸收障礙、鐵質需求增加、慢性失血。素食者因為不能從肉類中吸收鐵質,所以會導致缺鐵;飲茶過量會影響身體吸收鐵質能力,造成吸收障礙;而孕婦及哺乳中的媽媽對鐵質的需求增加,如果沒有補充足夠鐵質有可能會導致貧血;因為經血過多、剛做完手術等因為出血過多,同樣有可能會引致貧血。

想改善以及預防貧血可以服用含高鐵質的食物,鐵質是製造血紅素的主要元素,對補充血液及改善貧血有重大好處。根據衛生署建議,18至49歲及懷孕初期的女士每日需要攝取20毫克的鐵質,懷孕中期及哺乳期的女士每日需要攝取24毫克,懷孕後期每日需要攝取29毫克,而更年期後的女士每日所需要攝取的鐵質可減少至12毫克,與成年男性一樣。

動物性高鐵質食物

肉類、家禽類、肝臟、魚和海產含有的鐵質(血紅素鐵),容易讓人體吸收。而紅肉中的血紅素鐵非常豐富,但進食過多會會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。貧血人士可以進食紅肉和間中選吃肝臟,有助加快提升體內鐵質水平。

植物性高鐵質食物

這類食物所含的鐵質不屬於血紅素鐵,不容易讓人體吸收,而腸道吸收比率會被進食的其他食物影響,例如咖啡和茶會影響吸收。貧血人士可以多吃深綠色蔬菜及豆類,增加鐵質。

富含維生素C食物

用餐時或者餐後一至兩個小時,食用含高維生素C的食物,例如奇異果、橙、木瓜、士多啤梨等,可以促進吸收食物中的鐵質。要注意維生素C會溶解於水中和容易被熱力破壞,所以應該避免長時間浸洗。

除了吃含高鐵質的食物,也可以同時服用蟲草作保健。蟲草具有促進造血功能的作用,可以增強骨髓製造血小板、紅血球和白血球的能力。有效舒緩貧血症狀,回復精神,養血補氣。